服务热线
86-21-54488867 / 4008202557
DB35/T 1547-2015 地理标志产物 永泰山茶油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泰山茶油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范围、栽培技术和加工、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物永泰山茶油。
术语和定义
GB 11765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永泰山茶油 Yongtai camellia seed oil
以永泰山茶油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种植的龙眼茶和桃茶的茶籽,加工制取的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油茶籽油。
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范围
永泰山茶油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为福建省永泰县现辖行政区域内,见附录础。
栽培技术和加工
品种
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良好、性状稳定,具有较强抗逆性的龙眼茶和桃茶。
立地条件
海拔400尘~650尘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小于或等于25°,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或紫色土,辫贬值4.5~6.5,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60肠尘。
栽培技术
按 LY/T 1328 执行。
果实采收和处理
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油茶果成熟但尚未落籽时采收。成熟果实外表特征:果色发红、发黄或紫褐色,果面略呈油光,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
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摊晒,每天翻动数次,促进果实开裂、脱籽,油茶籽应及时晒干或采用干燥机干燥,使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2%,防止霉变,除去杂物,筛选后进仓待榨。
加工工艺流程
油茶籽采收→晾晒或烘干→脱壳→油茶籽仁破碎→轧胚→烘干脱水→冷压榨→粗滤→冷榨毛油→冬化脱蜡→低温过滤→产物。
质量要求
特征指标
永泰山茶油特征指标见表1。
质量指标
永泰山茶油质量指标见表2。
卫生指标
符合 GB 2716 和国家有关标准,不使用添加剂,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摆2005闭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试验方法
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
按 GB/T 5527 执行。
GB/T 5527-2024 动植物油脂 折光指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
按 GB/T 5526 执行。
GB/T 5526-2024 动植物油脂 相对密度的测定
碘值检验
按 GB/T 5532 执行。
GB/T 5532-2022 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
质量指标
酸值
按 GB/T 5530 执行。
GB/T 5530-2005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已经废止。
本标准被 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代替。
GB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过氧化值
按 GB/T 5538 执行。
GB/T 5538-2005 动植物油脂 过氧化值测定,已经废止。
本标准被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代替。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